原文作者:Fairy,ChainCatcher
原文编辑:TB,ChainCatcher
五一假期,一个名为boop.fun的Meme币启动平台横空出世。
其代币BOOP上线一小时涨幅高达309% ,一度触及0.5美元,市值飙升至5亿美元。Solana联创RajGokal、Jupiter创始人Meow等知名人物现身项目投资阵容,项目上线仅六天便登陆BinanceAlpha,势头迅猛。
但在热闹的背后,boop.fun却因空投机制的“拼单式”套路与创始人背景深陷争议漩涡。高调登场,又能否拥有高光时刻?
挑战 Pump.Fun 的野心之作boop.fun 直接对标 Solana 上 Meme 发射“霸主”Pump.Fun,但打法更为激进。
与 Pump.Fun 的极简收费模式不同,boop.fun 围绕其原生代币$BOOP 构建出一套更具野心的“激励飞轮”:发射即奖励,质押即分红。只要Meme币成功“发射外盘”(即在Raydium上建立流动性池),创建者和持币用户就能共同瓜分每日100万枚$BOOP的奖励;而质押$BOOP的用户,还可按比例享受新项目的代币空投与平台交易手续费的分红。
在代币模型设计上,boop.fun同样颇费心思:$BOOP总供应量为10亿枚,其中50%都用于平台激励与项目“毕业”奖励, 15%空投给Meme社区活跃用户, 10%预留给团队,其余则分配至流动性、金库、天使投资人及质押奖励池中。
然而,在热度飙升的同时,boop.fun也迎来了质疑声浪。“Buff 拉满”的设计能让 Boop的飞轮转多久?
图源:boop.fun 官网创始人光环崩塌boop.fun创始人dingaling 一直被视为加密行业的明星人物,投资足迹遍布 43 个项目,不仅是知名NFT巨鲸还自称是PancakeSwap创始人。但随着Boop.fun的高调上线,有关他的质疑也迅速发酵......
昨日,MetaEra创始人Vito在X平台发文,以“虚构故事”的方式直指一位“神秘创始人”。他表示这位创始人靠币安生态起家,操盘过一个“远看牛逼、实则归零”的项目,如今又在Solana上推出要颠覆Meme玩法的新平台,实则换汤不换药。Vito 嘲讽道:“然后还是跨回币安链,靠BinanceAlpha续命。”
CZ随后也现身评论区“补刀”,同样以“虚构”为名,指出曾有前员工因老鼠仓被开除,几年后却自封为“某某创始人、CXO”。他强调,币安只有CEO、CTO、CMO、CFO、COO、CCO,除此之外无其他“C 某 O”。
虽然两人都标注纯属虚构,但社区迅速将矛头指向boop.fun创始人dingaling,认为影射意图明显。加密KOLABKuai.Dong指出,目前在推特上自称“PancakeSwap创始人、币安CRO”的,就只有dingaling一人。
与此同时,有社区用户指出,dingaling一贯擅长走“复刻型创业”的路径:Uniswap爆火时,他推出PancakeSwap;Opensea当红时,他打造LooksRare;如今他又在Solana上发起boop.fun 对标 Pump.fun。
空投?还是Web3拼多多?boop.fun的空投活动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socialairdrop,另一种是degenairdrop。下表是关于两种空投方式的说明:
其中,socialairdrop空投要求用户绑定X 账号并发币,空投默认锁定30天。若想提前解锁,必须依靠所发代币的表现:代币成功发射可减免10天,市值达到20万、 50万、 125万、 500万美元时,每档各解锁5天。
简而言之,如果用户想立即领取空投,就得发一个上线市值达500万美元的meme币。这一激励设计在社区引发大量争议,有用户调侃:“这是空投吗?更像是拼多多式Web3拼单骗局。”
不少KOL直接发声表达担忧。加密KOLABKuai.Dong表示,Boop虽然给很多KOL分配了大量空投额度,有的甚至高达50万枚BOOP,但这种设计本质上是在激励博主“割粉丝”换空投。他直言:“大家都不想为了空投去发币收割社区,这设计有点PUAKOL。”
社区成员@kunlun web3也批评称,这种机制存在多重问题。首先,Boop错误地假设很多KOL会为了空投而冒险发币。更关键的是,如果没人愿意发币,空投就只能等满30天才能解锁,届时BOOP币价可能早已失去支撑。
此外,boop.fun推出的质押分红机制也被质疑是否有用。社区用户@BTCOld 8认为,这种激励看上去很美,但“一旦平台项目热度下滑、发币质量下降,所谓分红也将失去意义。”
boop.fun带着挑战者的姿态高调登场,构建出一套看似野心勃勃的Meme游戏规则,试图用激进的激励机制重塑赛道格局。不过,Web3从不缺模仿者。Boop.fun的飞轮是否能真正转动社区热情,还是会像LooksRare一样迅速沉寂?它究竟是昙花,还是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