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数字货币交易所 更快、更好、更强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中国央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全球监管加速、赞许香港

2025-01-03
139

上周五(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大篇幅提及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现况,尤其强调香港在加密货币合规进程中的进展,并分析国际主要经济体的相关动态。

全球监管加速

报告指出,全球各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自2022年的市场震荡后,2023年加密资产价格与交易量显著回升,年末全球市值达1.55兆美元,同比增长10.71%。然而,加密资产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截至目前,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相关禁令或法律规范:

美国采用现有法律框架监管加密资产,并于2024年初核准比特币现货ETF上市,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强调,该核准不代表对比特币的支持。

欧盟则推出全球首部完整虚拟资产监管法案《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2024年底生效。

新加坡与日本分别针对稳定币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框架,强化市场信心。

香港双牌照制度:合规与创新的平衡

报告特别提到香港在加密货币监管中的创新举措。香港采用双牌照制度,将虚拟资产分为“证券型代币”与“非证券型代币”两类,分别适用于《证券及期货条例》及《打击洗钱条例》的监管框架,似乎也是为未来解除禁令进行预热。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申请相应牌照,并遵守严格的合规要求,包括交易数据披露、风险管理及反洗钱规范。此外,报告强调,汇丰银行与渣打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将加密资产交易所纳入日常监控范围。

金融稳定风险与跨境监管合作

同时报告分析了加密资产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尤其是在支付与零售投资领域的应用增加后,可能对部分经济体构成挑战。

对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推出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并制定了“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旨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套利行为,并提升国际协作。

FSB于2023年发布的建议中强调,监管当局应具备全面权力,对加密资产进行监控,并促进数据共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稳定币发行方需遵守资本充足与流动性要求,确保偿付能力。

监管框架的执行与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未来两年内将持续跟踪国际监管建议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其有效性。同时,呼吁更多具有重大跨境加密业务的经济体参与全球监管合作,进一步降低市场波动与风险。

香港的探索显示出区域性监管模式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未来可能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与本地监管的不断完善,加密货币市场有望进一步迈向合规化与稳定化。

本篇报告出来后,引发一系列的讨论,中国是否对于未来在加密货币领域成为国际趋势后,在完善的监管制度下会重新开放加密货币的大门,让我们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本站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